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06973位访客
通知公告:
航运巨商罗华堂

        罗华堂(1874—1939),现炭步镇鸭一村人。广东近代著名航运实业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7岁时,因家贫辍学,受雇于永兆公司,在渡船当踩车工。该船航行于广州与花县赤坭,经营客货运输。由于勤劳肯干,又机智灵活,得到船老板的信任,很快被提升为账房见习、行船司理。后接管公司业务,并将公司改名为广东航业公司。公司成立后,积极引进扩充动力机械,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实力显赫一时。在广州航运界威望甚高,担任广东省航运公会主席多年,被人称为“华公”。1938年广州沦陷,将所属船舶转移到广西。次年病逝,享年65岁。

 

 

机智勇敢

 

        罗华堂为人诚实,又机智灵活,年轻时在渡船上当船工。

        有一次,当渡船只行至五和附近时,被土匪“骑龙”了。“骑龙”就是土匪乔装打扮成乘客,然后乘机在船上抢劫。当时,船工和乘客都吓坏了。他急中生智,在船尾将点燃的鞭炮放在煤油罐内,再将罐投入巴江河中,河面顿时“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好像是枪声大作,就这样土匪被吓跑了。事后,老板见他英勇机智,便提拔他为账房见习。

        20世纪20年代,在珠江水域,“罗鸡洪”、“歪嘴裕”等大盗横行霸道,杀人越货。他们向过往船只收取保护费,名叫“行水”。如果不交费,就抢劫、杀人。很多船主和船工都害怕,珠江交通航运业发展受到明显制约。那时,罗华堂任广东轮船公会主席,他极力主张船只自卫,抗交“行水”,他不仅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的,他倡导成立省内河航运联防组织,并亲自兼任联防主任。对于个人安危,他置身于不顾。他联合大家,用“行水”金购置枪械弹药,在船中添设炮楼,以“旁船”等形式武力护船,实行互助互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省内河航运的发展。

 

 

富于创新

 

        清朝末年,人们思想比较保守,对蒸汽机拖轮新技术还比较陌生。罗华堂虽然读书不多,但脑子相当灵活,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看准了蒸汽机拖轮的好处,力主引进“鸿发”蒸汽机拖轮来拖带白坭至广州的轮船。这使航运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乘客旅行,公司业务倍增。

        公司老板获取厚利后,鉴于自己年龄及家庭等原因,不想继续经营下去。考虑到罗华堂受雇多年,忠厚善良,老板有心成全他。于是,罗华堂设法筹措了银两二百,将该公司承接下来,改名广东航业公司。罗华堂悉心经营,不断引进新技术,扩充动力机械,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至抗日战争前夕,广东航业公司有各类船舶十多艘,其中有“奉天”等蒸汽机拖轮8艘、“晋文”内燃机拖轮1艘,定期班轮渡有广州至东莞太平、广州至顺德龙江、广州至白坭等三条航线。此外,他还在行驶于广州至清远、肇庆至江门等轮渡及客货轮均有股份,并投资船厂、铁厂。罗华堂还常常替同行排忧解难,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他的这些举措,无疑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爱国爱乡

 

        罗华堂作为一个商人,一个实业家,虽然为利而生存发展,但他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人。他的骨子里充满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勤劳,诚实,正直,热心公益事业。1915年,北江发洪水,清远石角围段大堤崩溃,花县中部及西隅一片汪洋,史称“乙卯大水”,当时灾民近万人,急需政府和社会各界救助。罗华堂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在广州航业界登高一呼,并向社会各界呼吁,领衔组成救灾团体对花县灾区进行赈灾,施粥济饥,施医赠药,捞尸收殓,安抚老幼。他还向鸭湖村民专门拨出汽轮、“木驳”等多艘船只,将群众撤到大岭(山冈名),还施粥施药,一切费用全由他一人承担。

        广州沦陷前,他拥有独资经营的广东航运公司,拥有船只十多艘。这些船只多用祖国山河的名字或古代英雄的名字来命名。如“奉天”、“定州”、“定海”、“山西”、“甘肃”、“定中”、“晋文”、“信陵”等。这反映出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1925年,香港工人为支援上海“五卅运动”举行大罢工。这是一场反帝的爱国运动。香港工人纷纷离开香港,大多取道东莞太平镇等地前往广州。罗华堂对手下交代,凡是香港工人一律免费茶水招待。当时,对乘客收取“茶水费”是行内流行的陋规,而他的轮渡都是免“茶水费”。不仅如此,对于老弱病残及贫困者他还减收“水脚”(船钱),得到广大香港工人和乘客的好评。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经常入侵广东上空,轰炸城镇和村庄。罗华堂船队的船长们愤怒极了,向他请求可否使用船上的枪炮对空射击。他回答说“打”,“打了有奖”。罗华堂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再次体现出来了。这年冬天,日寇飞机侵扰西江,正在航运的船队全船上下同仇敌忾,发炮射击。硬是将一架低飞的日军飞机打下来了。广东省政府为此奖励罗华堂大洋一千元。有汉奸传播流言,“罗华堂这下闯祸了”。许多人很为他的安全担心,他只是笑了笑,与船员商量,将奖金全部捐给政府,支持抗战。

        次年,日本人侵占了广州城,罗华堂将轮船大部分撤至西江,不让敌人使用。广州失陷前夕,他抱病指挥“定中”轮在珠江白鹅潭抢运群众。当时,他的“利安”花尾渡轮在海珠桥畔被轰炸焚烧,他毅然用自己的拖轮解救其他的渡船以及数百名群众,直到他们安全撤离广州后,他才离开现场。

 

(李远)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