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693653位访客
通知公告:
清代名臣骆秉章

        骆秉章(1793—1867),名俊,字吁门,号儒斋。炭步镇华岭村人。为清朝咸(丰)同(治)时期中兴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历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湖北巡抚、四川总督加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衔等职。其中担任湖南巡抚长达十载,支持曾国藩、胡林翼,重用左宗棠、刘蓉,为湘军集团的统帅之一。又以书法、文学见长,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同治六年(1867)病逝于成都任上,终年74岁。

 

不收额外之财

 

        骆秉章一生,做人正直,为官清廉。道光二十年(1840),他以查库御史身份奉旨稽查户部银库。这可是一个肥缺的差事,许多人做了这个差事,很快就“发达”了。

        骆秉章一上任,库官就悄悄地告诉他,按照例规,收取捐项时,每一百两加收四两,二两由库丁均分,二两酬劳库官及查库御史。大人您不到一年,就能得到二万两“雪花花的银子”。

        骆秉章一听,非常生气,呵斥道:“我已受朝廷俸禄,这些额外之财,我分厘不敢接受,我也不想受人挟制。”他断然拒绝了。

        经过调查,他发现从前库项亏缺的问题,多出在收纳捐官款项或各银号税项的环节上。库丁们收取了好处费,就将公事做人情,以次充好,以少充足。这些陋习,他虽然纠正不了,但只要自己在场,必然是严格把关。他不仅要求随从不准索取分文,还要求御史、库丁当面秤兑,不准压秤,不准徇私舞弊。就连他的恩师潘世恩也不开“绿灯”。当时潘世恩是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长。潘世恩的亲戚开的一间“乾泰号”商铺,在交税时,过秤后发现少了25两。骆秉章知道后,坚决要求补足税金。

        骆秉章办事认真,拒绝贿赂,自然得罪了那些惯于舞弊的库官、库丁们,他们记恨于心,想方设法挤走了骆秉章。三年后,银库亏空的事被朝廷知道了,那帮人受到严厉制裁,他也因为失察罪受牵连而被革职。好在素称“节俭”的道光皇帝知道骆秉章的为人,也知他平日公正无私,只是把他降为庶子任用。以后又委以重任,并不断提拔重用。

 

重用左宗棠

 

        左宗棠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他能够有后来的成就,与骆秉章的重用和推荐是分不开的。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一生好学上进,有学识,有才干,为人清高,自比是当今的诸葛亮,自号“湘上农人”,隐居在乡里梓木洞,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势头正旺,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连连得手。这时,骆秉章走马上任湖南巡抚。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求贤拜才。当听说左宗棠这个人后,就多次派人请其出山,但遭到拒绝。

        骆秉章没有死心,用假藉捐输的计谋,把左宗棠的女婿陶桄(原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拘押在巡抚署衙内。左宗棠一气之下赶到长沙,骆秉章听说他来了,亲自在大门口迎接,笑着对他说:“我只是想请你出山,岂敢屈辱陶公子。”接着,两人纵谈天下时事,彼此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左宗棠见骆秉章如此用心良苦,而且敬重骆秉章的为人与坦诚,觉得不好再推辞,于是答应留下来。以这样的方法求才,在中国历史上当属少见,同时也反映了骆秉章求贤若渴的心情。

        左宗棠跟随骆秉章,做了6年的幕僚。骆秉章请他专谋军事,集饷练兵,选用贤将。左宗棠不负众望,两次打败了翼王石达开的西征军,又从物资、兵力、军饷等方面支援在贵州、广东、江西等地的湘军。

        骆秉章对左宗棠的杰出才华非常重视,视其为左右手。很多事都放手让左宗棠去做。当部属有事请示时,骆秉章便说:“季高先生云何?公可则可,公否则否。”

        有一天,巡抚辕门鸣炮,骆公问左右何事,回答:“系左师爷发军报摺。”骆秉章慢条斯理地说:“拿稿来看看亦好。”足见骆秉章对左宗棠的信任。当时的湖南人都戏号他为“左都御史”,因为骆秉章只是右副都御史衔,这个绰号形容他权威比骆秉章还高。左宗棠在骆秉章幕中,位居僚属,但因骆秉章信任他,待以国士,他便尽心竭力,敢作敢为,并勇于负责,以国士报之。而骆秉章“休休容容,取人为善”,重视人才,用人不疑,实属不易。从中可见,他们的关系并非因为地位的悬殊而受到影响,都把对方作为朋友,这无疑有助于感情的沟通、工作的合作,这对于当今很有现实意义。

        由于左宗棠性情刚直,得罪了不少人。咸丰九年(1859),他代骆秉章拟奏折,请求朝廷将私役兵弁、挪用公款的永州镇总兵樊燮撤职查办。这个樊燮也不是好惹的,受人唆使,向湖广总督官文反告左宗棠,而官文是一位满族官员,本来就对骆秉章、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湘军头目不满,竟然将这案子上报朝廷,主张从严拿问。咸丰帝密令官文,将左带到武昌对证,“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这事在京城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

        在这关键的时刻,骆秉章首先站出来了,上疏力争,认为这是诬陷。正在皖、鄂边界率军与太平军激战的湖北巡抚胡林翼,也站出来了,上疏力辩,并请曾国藩上书,为之解说。京中官员如侍读学士潘祖荫,与左宗棠素不相识,也上疏痛陈“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官文似不可“引绳批根”。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这才以“听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赞划军谋,迭著成效,骆秉章的功,原都是他的功,人才难得,自当爱惜”。为由,要求官文迅速结案。结案后,骆秉章奉诏督办四川军务,左宗棠不愿入川,便向骆公推荐了湘乡人刘蓉随往。咸丰十年正月,左宗棠便辞别了骆秉章,离开了长沙,来到了曾国藩的大营。左宗棠在骆秉章的幕僚生涯就这样结束了,在以后的交往中,骆秉章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左宗棠,积极向朝廷推荐他,使左宗棠逐渐走进历史的大舞台。

相关资讯
骆秉章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