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693608位访客
通知公告:
花邑先贤黄宗善

        黄宗善(1361—1416),字乐轩,塱头村立村人黄仕明的第五代传人。博学多才,热心公益事业,中年时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长。他兴建祖祠,教育后代耕读传家,调解纷争,倡导和睦共处。为扩村建设制定了总体规划,促使塱头村成为珠江三角洲明、清古建筑中最为恢宏、整齐、配套完备、工艺上乘、生态优美的古村落。

 

 

主持公道,助人为乐的“乡邻长”

 

        黄宗善的父亲黄果茂生有六个儿子,他是老大,兄弟中就数他最为勤奋。他从童年开始就醉心读书,不仅是私塾中老师所教的“四书五经”,就连天文地理、人物传奇也无所不读,年轻时已是博学多才。但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热心于为家乡邻里服务,深得群众赞扬,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商量,希望得到帮助。因此,他在乡里颇有威信,邻里之间,甚至邻村之间有些什么矛盾,双方都愿意请他出面帮忙调解。

        他为人公正廉明,不收取任何一方的礼物,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兼顾双方利益,提出处理意见,力求双方互让,和谐共处。有一次,族中堂侄分家,互争好田,双方发生口角之争,最后一起找大伯黄宗善调解。黄宗善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侄辈,勿以私利而结仇,又以肥搭瘦的办法解决分田之事,兄弟两人便趁此拱手言和。村与村之间的纠纷,他也秉公办理,不偏袒自己村人。因此,附近各村认为黄宗善是正直的人,办事公道,公推他为“乡邻长”(即邻近村庄的话事人),而在塱头村,就被推为族长。黄宗善德高望重,虽不是地方官,但地方官有事也要与他商量,还多次表扬他为民办好事。有人向衙门推荐他当官,他拒绝说:“我不入官场,一样可以为家乡办些好事。”

        黄宗善不单是个调解人,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长者,得到群众的拥护。

 

 

饮水不忘挖井人,创建祖祠

 

        黄仕明立村之后,传至黄宗善已是第五代,共有三大房。黄仕明的四个孙子,有三个成家立业(其中一个流落广州,没结婚),三个孙子又生有十一个儿子(曾孙,第四代),十一个孙又传下玄孙(第五代)达三十多户,过百人。黄宗善是黄仕明第二房孙黄祥卿长子黄果茂(第四房)的长子。

        塱头村黄氏家族财丁两旺,黄宗善对族人讲起立村人太公黄仕明的事迹,认为“饮水不忘挖井人”,发起修建黄氏祖祠,以纪念太公黄仕明开村的功绩。黄宗善威信很高,一呼百应,三大房三十多户人齐心合力,黄氏祖祠于明代1401至1405年之间建成,以后于清代同治十年(1871)重建。传闻该祠供奉黄宗善有误,实为黄宗善为纪念太公黄仕明而建。重建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建祠有功,才把他也供奉在黄氏祖祠之中。

        黄氏祖祠建立后,黄宗善还亲自建立了公偿制度(即祖祠公有的田产,收入用于族中公益),规定年节、喜丧事均要祭拜祖先。他还宣讲太公立村的故事,教育后人要勤劳持家,知书识礼,并在祖祠内设立私塾教学。族中大事,也由他主持,在祠堂内宣讲和商议,使到耕读传家的祖训承传下去。

 

 

开创扩村总体规划

 

        黄宗善成为族长之后,不单兴建了祖祠,而且萌生了扩村计划。他在祠堂里开宗族家长大会说:“我村黄族财丁两旺,人口不断增多,随意建屋,必然乱而无序。”他建议请风水师勘察地形,划定居住土地,以便后代有序建屋,并提出要建书院、庙宇、市场并植树、修路等。黄氏族谱载:“对塱头村贡献最大的是黄宗善……他一心建设塱头村……在他病重临终时,终日思念建村计划的实践……”黄宗善逝世后,他的第五子黄景才(字渔隐)继承父志,为扩建塱头村也尽了很大努力,尤其是十分重视书院、书屋建设,促使这种重教兴学的风气绵延下去。据文物普查,塱头古村落的书院、书屋共达24座,是广东书院、书屋最多的古村落之一。现在我们考察塱头古村落的布局特点,可知当年规划时确实费尽了苦心。

        一是沿袭立村时的意向,纵向利用北高南低,靠岗临水的地形,合理用地,宜居宜耕。这里北面土岗作居住区,向北扩展大有余地,不必占用周边肥沃平坦的耕地。横向岗面、水面开阔,分为西、中、东三个社区,既利于分房族管理,又紧连在一起,有利于家族团结交流。

        二是纵向有二十多条巷道,成梳式布局,利于村内交通,横向有东西主道出入,利于外出耕作和对外交流,加上纵向北高南低,有利于排水和夏季空气流通。

        三是村面临水有地堂,可作晒谷之用。前排黄氏祖祠大体居中,东西一字排开均是各房宗祠、书院、书屋,后面才是住宅,既符合崇祖重教的儒家传统,也方便族人通过巷道去参加宗祠各种活动。村面地堂前面和东西面均有大鱼塘,出入口建有门楼,门楼之间有围墙(后已拆除),有利于治安联防。此外还有洪圣古庙、金花庙、市场(已拆除)。村的周围、塘边均植树成荫,南面水塘之间、外部均有河涌、桥梁连接,交道、灌溉、蓄水、排水均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存有住宅之间布局过密,屋内空气对流不够通畅等缺点。

        可以说,如果没有黄宗善的精心策划,塱头古村落是不可能形成如此庞大而又集中整齐,功能多样的格局。

 

(陈棣生)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