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07331位访客
通知公告:
工商巨子胡文瀚

        胡文瀚(1920—2006),原籍花东镇阳升村,出生于香港薄扶林村,先后毕业于英皇书院、香港大学工科及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获机械工程学士、香港理工学院荣誉工学博士和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衔。1953年,在香港创建中国冷气有限公司。20世纪60年代起,担任香港市政局、立法局、贸易发展局、职业训练局及生产力促进局等政府部门公职。70年代后,创办利威兴业公司、房地产公司、工业公司,担任利威兴业集团主席。先后被港督委任为香港工商业咨询委员会、香港经济多元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75年至1980年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卸任后被委任为名誉会长。1991年和1994年先后被广州市和花都区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与父亲胡忠、胞弟胡应湘一门三杰载入广州荣誉史册,千古流芳。

 

 

香港第一个大学毕业的士司机

 

        在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胡忠大厦与合和中心两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方一圆,并肩而立,交相辉映,那是胡氏家族创业史的醒目标志,也是胡氏家族的骄傲。

        胡氏家族在香港的发展历史上,从胡社生养猪为生,到胡忠、胡文瀚经营的士、电机业,以至胡应湘进军房地产业,几乎贯穿了香港从1842年开埠设立自由港到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的全过程。胡文瀚为胡忠的大儿子,因此襄助家族业务、照顾弟妹的责任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的身上,他也责无旁贷地将这些责任承担了下来,他在家族的奋斗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胡氏家族事业的中流砥柱。

        香港薄扶林村,是祖父胡社生离开花县到香港最初安家置业的地方。这里菜田园林优美恬静,孕育了港岛南区高谭根议员、体育教育界知名人士陈谭新等香港诸多杰出人士,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胡文瀚生在这里,秉承了福地的灵秀聪慧和父辈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他自幼学习刻苦认真,所学知识广泛涉及论语经史、文学诗赋,因此,他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非常深厚的涵养和根基。他曾进育才书院学习英文,后进中学和英皇书院读书。因品学兼优,每年都能获得免费的学额(不用交学费),并被选为高级学生长。胡文瀚1940年在英皇书院毕业,进入香港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后毕业于香港大学工科及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获机械工程学士、香港理工学院荣誉工学博士和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衔。

        家庭环境使作为长子的胡文瀚过早地成熟。他在求学期间,就已参与父亲胡忠蒸蒸日上的的士公司的管理。14岁时,他每天早上先协助监督车队加油,然后再上学。在读中三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会驾驶汽车。18岁时在英皇学院读书即考取汽车驾驶执照,成为香港第一个大学毕业的的士司机。他求学用功,对于的士修理和一般机械工程,同样极具兴趣。他边上课边当的士司机,还常常动手协助父亲修理出现毛病的的士机件,而且还考取了教车师傅资格(驾驶教练),在公司内组织起司机培训班,既协助父亲管理公司业务,提高司机驾驶水平,又为那个年代的香港训练出不少新的的士司机。

 

 

逃难粤北

 

        1941年太平洋战事爆发,12月香港宣告沦陷,日军烧杀抢掠,港岛充满血腥。胡氏一家辛辛苦苦经营的50多辆的士及设备,尽被日军没收。父亲因大病初愈留在香港处理公司有关业务,胡文瀚被迫停学,和母亲带着弟妹8人从1942年1月开始,辗转半个月,逃难到粤北韶关,他独力挑起照顾母亲和弟妹的重担,长兄为父,克尽己职。

        由于胡文瀚学过机械,又干过修理工,为了抗战,也为了生计,他冒险把修理汽车必备的电动汽缸机运到韶关,发挥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在那里修理来自邻近各省的汽车。战时汽油等物资极其缺乏,他下了一番工夫研究,大力试验和推介各种代用品,改用氯炭、植物油和酒精,终使汽车运输不致因汽油缺乏而陷于停顿,支援了战时汽车运输工作。由于附近几个省的汽车汽缸均要送到韶关修理,因此,胡文瀚维修几天汽车的收入差不多足够全家一个月的日常开支,解决了生活问题。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他到当时设在坪石的国立中山大学继续工读。后来日军北上,胡家再度逃难,胡文瀚一度带弟妹到梅县读书。由于他熟悉汽车技术及运输业务并畅通英语,1945年被当时的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将军破格委任为省府设计考核委员会专员,负责咨询及协助策划盟军登陆运输事宜。当时胡文瀚年仅25岁,是省府最年轻的专员。

 

 

中国冷气机制造第一人

 

        抗战胜利了,胡氏一家回港团聚了。经过抗战时期的艰苦奋斗,胡文瀚在战后对拓展家族事业更是充满了信心。1946年初,他辞去专员职务,回港协助父亲重振的士运输业。他们费了不少周折才申请到一部的士执照,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到1948年就恢复了的士公司全部业务,还以25万元买下九龙新的士公司,业务也增扩至九龙。这是胡氏的士公司的第二次崛起,已拥有200多辆车,约占全港的士总量的五分之一。60年代达到辉煌:拥有汽车500辆,在整个香港和九龙地区都是独占鳌头。他又协助父亲发展及策划多项投资经营,担负和支撑起胡氏大家庭不断壮大的事业。从1950年在港兴建的中央大酒店以及后来在荃湾悦来酒店,胡文瀚将胡氏家族业务经营得有条不紊,蒸蒸日上,在当时的香港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953年,胡文瀚创建了中国冷气有限公司,业务涉及制冷、机电、空调等生产制造,是香港首家大规模制造冷气机的公司,也是远东地区大量生产窗型机之始。公司所生产的“惠风”牌冷气机曾享誉一时,除香港政府各部门采用外,还畅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胡文瀚被认为是制造冷气机的第一个中国人。1960年,冷气公司与美国西屋电器科技合作,公司雇员逾600名,颇具规模,胡文瀚也被吸纳为美国冷气工程师协会会员。70年代以后,他雄心勃勃,不断开拓业务,创办了惠风制衣厂,专门制造高档女性时装销往美国,为香港带来不少外汇和劳工就业机会;在观塘兴建占地2.7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大厦;创办了利威兴业公司、利威房地产公司、利威工业公司,成为利威兴业集团主席。

 

 

致力发展香港工业

 

        胡文瀚对发展香港工业,提高香港产品质量不遗余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认为香港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但由于邻近地区工资低,而香港生产费用不断上升,因此香港产品必须有更大的价值和特点才能保持优越的竞争地位。他大力促进工业总会成立工业制品设计促进委员会、包装委员会、纺织、化工、电器、鞋履、玩具各种鉴定实验室,为提高香港各类工业产品的质量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可以说,直到今天来看,他的这些思想都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由于胡文瀚的卓见和实绩,他越来越受到港府的重视和同行的拥戴。他先后被港督委任为香港工商业咨询委员会、香港经济多元化咨询委员会、香港日本经济合作委员会、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房屋委员会、香港旅游协会等专门机构委员,被选为香港市政局议员和立法局议员,先后担任香港工业训练委员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委员会副主席,香港度量衡十进制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名誉会长,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永远名誉主席,香港理工学院筹建委员及校董会副主席、教职员工聘用委员会主席,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校董,对理工学院和香港大学作出积极的贡献。他先后五次任香港代表团团长参加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各工业及咨询委员会会议,任香港贸易发展局访粤及访京代表团代表,对促进香港的工商业和外贸贡献殊多,被港督委授太平绅士称号,并获英女皇颁赐的OBE勋衔。胡文瀚就这样从的士司机做起,孜孜力学,励志进取,成为企业家、工程师、学者、议员,成为香港工商界、教育界极负盛名人士之一。

 

 

捐资家乡 泽被桑梓

 

        胡文瀚一向热心社会公益。他在中学时代,已倡办英皇书院暑期义学;抗战时逃难粤北,任香港大学同学会义务秘书,协助逃难同学办理借读中山大学及申请贷金事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香港,曾出任保良局总理及首席总理、香港东区扶轮社社长、侨港花县同乡会、香港胡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等几十种社会职务,对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均大力支持,有较大贡献。

        胡文瀚热爱祖国,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回到广东,考察广东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情况,他说:“我兄弟自小在香港长大,在抗战时期回过乡。国内实行开放政策后,我们看到内地政策真正为民办事,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我们要继承先父支持家乡发展的夙愿,希望能在家乡有所建树。”因此,他在担任花都市(1993年花县撤县设市)经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对花都的发展大计提出诸多有益意见。他认为,从发展观点来看和对内陆经济来说,花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中转站,一个地区要发展,首先要发展工业,发展工业要有人才,希望花都要科技兴市,要借鉴香港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济经验,要向WTO国际贸易组织看齐,加速与国际接轨。他不顾高龄,不辞辛劳,多方奔走,陪同日本、德国、美国和港澳科技界、工商界名流到花都考察投资环境,交流经济信息,洽谈合作项目,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投资850万港元兴建胡忠大厦、胡忠新村之后,他又成立了新华中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利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提高机电工业的科技含量,希望能带动花都的工业发展。他捐资200万港元兴建胡忠医院牙科中心,捐资100万港元增置医院医疗设备,捐赠10万元给教育基金会,捐赠30万元兴建顺天学校图书馆。他还设立了胡忠基金会,用于资助村镇文化卫生事业,泽被桑梓,树益乡群。他还捐资500万港元,帮助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实验室和设立科研基金会,独资定期邀请海外著名学者到该校讲学交流,为培养造就中国新型的科技人才呕心沥血。

 

(陈峰)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