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82830位访客
通知公告:
一代宗师徐小明和他的花都情缘
徐旺兴(花都区原侨联副主席)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到本世纪初,整整半个世纪,一个5岁的舞台少年,从“童星”到营运总裁,他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与奋斗,他那不怕艰辛的攀登与求索;也曾忍受饥饿与穷困,也曾经历挫折与失落;风风雨雨,伴随着他的年岁成长,一路走来。他就是花都籍香港影视全才,武侠影片一代宗师徐小明先生。

        徐小明是演员、是歌星、是编导、是作家、是特技。他做过影视行业的从上到下的几乎所有的行当角色。他的经典之作往往都是亲自取材编剧,执导演、当演员、唱主题,同时是武术指导,又是特技制作,是策划总监,又是营运总裁。人们惊叹,他每一样的才华都这么出类拔萃,真可谓影视全才,绝无仅有!

        徐小明,纵横江湖五十载,写就一代宗师的风流传奇,成为花都人心头的骄傲。

 

一、艺术世家艺超群

        徐小明祖籍花都区三华村。父母均是粤剧红伶。1953年,徐小明在香港出生,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小名叫“四牛”。受到父母的影响,徐小明从小在剧团的氛围下成长,耳濡目染。他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粤剧及武术,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徐小明走上了演艺之路。7、8岁的时候,徐小明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正式习武学功夫。9岁拜师学习咏春拳,11岁学习螳螂拳,并精习洪拳、蔡李佛、形意拳等。他曾经到武行当过武师,13岁就开始做武行替身。

        徐小明崭露头角是在70年代的电视界。他从73年开始加入丽的电视台(亚视前身)做演员,先后拍摄《虎踞龙盘》、《家春秋》、《鬼马神偷》等电视剧获得观众认可,与刘松仁、罗石青一起并称“丽视三小生”。1976年,徐小明与汪明荃、郑少秋、周润发等一起当选1976年《华侨晚报》评选的“十大电视明星金球奖”,终成电视界红人。就在这段时期,徐小明与House唱片有限公司签约,开始其演唱生涯,1977年签约文志唱片公司,陆续出版《草原英雄》、《渔歌》、《青春豆》、《新变色龙》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老唱片,同时个人在词曲创作上也有所建树。

        但由于他更大的志愿是做幕后的导演及监制工作,正当名声鹊起,星途坦荡的时候,徐小明毅然做出从电视界的前台走到幕后的选择,这样的激流勇退,估计许多做明星梦的人无法做到。徐小明执导的第一部武侠电影是与成龙、袁奎合作的《四皇一后》,后来,就有徐小明执导的《霍元甲》,后续《陈真》一举成功。徐小明还执导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现代片《变色龙》、乡土戏《大地恩情》等使徐小明“红透”东南亚。同时徐小明凭着他的真功夫,以及不同寻常的拼搏精神,他出演了几十部电影,创造了许多堪称为经典的舞台形象,给人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深刻印象。

        1998年徐小明策划引进内地电视剧《雍正王朝》、《还珠格格》更是一举打破香港电视剧竞争的传统格局,风靡全国,广受欢迎。

        1999年开始,结合法国金字塔电影公司打造“三城记”系列电影。“三城记”系列电影同时注重市场与艺术性,徐小明将制作团队扩及两岸三地,由两岸三地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打破地域界线,瞄准亚洲与全球市场,将新的制作概念带入台湾的电影制作环境。

        2003年徐小明获得国片辅导金补助,于翌年完成“三城记”系列电影之第四部《五月之恋》。目前,徐小明同时在新成立的国立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担任教学工作。

二、家国情深出力作

        上世纪70年中后期,徐小明成为电视界的编导,专注投入,显示出他才华横溢,艺高胆大。徐小明1979年为袁和平的和平电影制片公司拍摄创作《佛掌罗汉拳》,担任执行导演及第二男主角。徐小明开出的条件是“题材自己定”。他挑选的第一个片子就是《霍元甲》。此举遭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理由是关于霍元甲的电影、电视片以前没少拍,可没有一部片子受到欢迎,且谁拍谁亏得一塌糊涂。但徐小明坚持着“题材自己定”的原则,力陈见解,公司实在没办法,只得由他。徐小明自己重写剧本,导演、监制、主唱一身挑。片中“独臂老人”原定由《卧虎藏龙》的武术导演袁和平的父亲出演,但由于袁和平的父亲生病,徐小明决定亲自上场,虽然只有几个镜头,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独臂老人”这一年,徐小明27岁。

        从《霍元甲》开始,徐小明开创了虚实兼备的武术风格,改写了传统武打片格调缺失的历史。结果,《霍元甲》一鸣惊人,在香港掀起了疯狂的收视率,又像旋风一样席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广东等地,成为中国内地电视史上的划时代作品。国内武术学校也开始热起来啦,内地也有邀请徐小明指导办武术院的。似乎真的应验“昏睡百年,国民渐已醒”!

        《霍元甲》这一经典之作如一抹艳丽的阳光,照亮了香港武侠影视的历史星空,成为百年香港历史文化长河中屹立的不朽丰碑。

三、笑傲江湖行走间

        徐小明是香港影坛的传奇人物,也是重要人物,从黄元申版《霍元甲》、梁小龙版《陈真》、传奇电影《海市蜃楼》到后期的电影巨制《墨攻》都出自徐小明之手,他集编剧、导演、武术指导于一身,制造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他与李小龙、成龙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见证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兴衰。回忆往昔,徐小明感慨良多,正是这经历与感悟,使他的人生显得真实和丰满!

        江湖路上,不管风雨晴天,不管大潮起落,徐小明坚信,香港的功夫电影有它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回忆早期成龙大哥出道的时候,他向人推荐说:“在我手上,很多电影剧本特别好,故事紧凑新奇,人物性格鲜明。我拿着剧本去跟投资人谈,男主角非成龙莫属,虽然他不是李小龙,但他是最符合男主角形象的人。”凭着他的真诚与富有说服力的表述,徐小明说服了无数投资人,为成龙、于荣光等后来在功夫电影中大展身手赢得了展示风采的机会。

        自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好莱坞一炮打响后,中国导演一窝蜂拍起了功夫片。连好莱坞导演也纷纷拍摄起《功夫之王》《功夫熊猫》。但徐小明作为中国近代功夫片的宗师级人物,他平淡地说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徐小明看来,单单只有花里胡哨的武功,电影不能成为功夫片。“功夫片里面要有尚武精神,里面的人物要懂得扶弱、爱国,富有民族精神。如果没有,那只能武打就失去了内涵,跟体操比赛一样了。”而在他看来,最近所谓的功夫片中,都缺乏武术精神的内涵。

        在香港以往的功夫片中,演员们都身怀真功夫,几乎所有的镜头都需要演员们真实对打。在充斥特效的今天,徐小明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我自己就是螳螂拳的第九代传人。我拍功夫片讲究七实三虚,有70%的比例是真功夫,只有30%才会做适当的夸张。同时,我的影片中,每个动作都经过推敲,要符合逻辑,我这一拳打出去,你那边的招式必须能招架。”

        在执导了《木棉袈裟》等颇有影响的影片后,徐小明有18年没有做导演,但他一直没有离开影视行业,反而从导演工作扩展到电影制片人、监制、投资人,并成为香港唯一24小时滚动播出娱乐节目的有线卫星电视台营运总裁和香港有线娱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四、数典寻宗归故里

        有一天,徐小明先生从好友手中接到一封几经周折才来到他面前的厚厚的家信,那上面附有他爷爷和父亲兄弟的陈年老照片和一盘录音磁带。这是他父辈唯一在家乡年逾古稀的十叔(兄弟中排行第十)徐木基所写并亲口录制的。十叔知道徐小明是他的亲侄子,有兄弟多人,但都没有回过家乡,对“家”没有印象,之前他曾多次写信想联络,但没有实现。这一次,十叔木基用心良苦,亲口录制了家世和村史,告诉徐小明和他的兄弟,呼唤他们回家乡走走。他把这封大信送到当时花县侨务办公室乡音社一个熟人手上,这位曾经是十叔孙子的老师的人,通过侨务部门找到一位香港同胞袁树荣先生,是香港艺人“修哥”的远亲,袁先生知道这位表哥与徐小明有来往,就特意郑重其事地交给他并要求转到徐小明手上。徐小明打开录音带,那深沉凝重的乡音,一字一句撞击这他的心房,他知道了家乡亲人的厚爱与思念。这制作粗糙的录音家信,徐小明掂量到沉沉份量。他主意已定,一定要回去看看父老乡亲和自己的祖屋!

徐小明80年代第一次回家乡,新华镇镇长书记侨办领导、县新闻科记者随同

        这一年,是1990年,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喜事连连,花都(当时花县)十二项工程落成庆典暨海外联谊会成立,邀请相亲回来,徐小明找到契机,带着家眷和花都籍的香港乡贤一起回乡,这是他第一次回家乡,家乡人民欢天喜地,敲锣打鼓人列欢迎。在三华村,十叔徐木基一手拉着侨务干部,一手拉着徐小明的双手,热泪盈眶,百感交集……徐小明带着家眷,走在窄小破旧的小巷,小狗也摇着尾巴在前面引路。徐小明走进破旧的祖屋,摸着挂在泥砖墙壁上的家族的陈旧老照片,深情地说:“我回来了!”知书识礼的太太李凤鸣掏出红包送给他长辈十叔,祝愿他身体健康,幸福晚年!徐小明带着家眷,在祖屋前,在宅基地的果园菜地上不断拍照留念,在白石小巷里抱着邻居的小孙子亲了又亲。真是亲不亲,故乡人啊!

徐小明夫妇与兄弟姐妹在祖家与十叔合影

        回乡省亲有一重要行程:徐小明带上家眷去拜祭祖宗,在家乡的荒野山地上,徐小明率领全家点燃纸钱明烛,跪地叩拜,告慰祖先在天之灵——儿孙回来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的孩子认祖归宗。此后,徐小明多次带动他的兄弟姐妹省亲,参观。

        徐小明现在是花都区港澳政协委员。

五、我为家乡唱首歌

        作为影视明星徐小明回到家乡,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他武艺和豪迈奔放的歌。

        在参加家乡的庆典活动之后,徐小明愉快地和家乡朋友相聚。在海外联谊会成立大会上,大家都因为有徐小明这位香港大明星在一起特别兴奋。大家看了文艺表演,徐小明走上了舞台高兴地说:“我为家乡唱首歌。”一下子热烈的气氛把晚会再次推向高潮。一曲《大地恩情》主题歌和《恰似你的温柔》,那么深情,那么陶醉,那水乳交融的情景令人难忘。

        家乡的庆典盛事,也令徐小明异常兴奋,在胡忠新村幼儿园,他张开宽阔的臂膀,揽着手拿鲜花欢迎的小朋友合影留念;在鞋业有限公司剪彩庆典,醒狮起舞间,徐小明情绪激昂,大步走上前去,接过乡亲手中的鼓槌,站稳马步,用力捶响了家乡的大鼓。雄浑的鼓点,激越的锣声,威武的醒狮,吸引了周围的人群,大家都为一睹香港武术影片导演和大明星的风采,并拍下精彩的镜头。

        家乡,哪里都是新鲜事,在活动间隙徐小明还专门到广场上,看武术爱好者练武,还有老者的健身太极,见到大明星小明过来,大家乐极了,都围上来要求徐先生表演和指导,徐小明也不谦让,为大家表演了太极拳和少林拳,博得热烈掌声。又跟你武术爱好者交流。大家都说徐先生亲切友善,功夫好又没有架子,并纷纷和他一起合影留念。

        1993年,花县撤县建市,盛况空前,徐小明和刘德华等一批香港明星来助兴。那一次,就在市区一间中学的一个大足球场上,搭起了露天剧场。天气特别多情,下起雨来了,明星冒雨演唱,观众送上鲜花,刘德华和徐小明先后上台时,雨越下越大,徐小明再唱《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用不倒》,风雨中越唱越激昂,他脱下身上的湿西装,抹抹脸上的雨水,理理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双脚踏起水花片片,风度卓然;几万观众同样忘情地拍着手,和着唱,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歌声、掌声、哨声、呼叫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然而秩序整然,相信这样的演唱会前所没有,花都人们更是不能忘!。

        此后,徐小明在拍戏之余,也就多了一项安排,适当的时候择时回家乡联络乡情:蝉鸣荔熟时节,他曾偕同兄弟姐妹和家眷到家乡的荔枝园品尝香荔;到山清水秀的芙蓉度假村登上芙蓉峰,饱览魅力家乡……。

六、壮心不已有骄阳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业进入低谷,徐小明的工作重心再次向电视转移。1998年,他重返“亚洲电视”,以突破性业绩盖过了“无线”收视率;1999年,他担任英皇电影集团的行政总裁,负责集团的影视发展,又仅在半年多的时间就创造了良好的效益;这些年,从制作到管理,致力于创新的徐小明从未放弃或者离开过心中执着追求的那份对影视事业的钟情!他相信,他期待,辉煌会再来!

        在影视创作发展上,徐小明没有少跟一些公司谈合作,但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和原则,他宁愿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到底是个电视人”。徐小明在 “有线电视”工作中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创作,常常因为太忙,大部分时间都与同事在一起,每天只能休息3个小时,目的是使节目有个大的改变,“制作本土节目多一点”。

        半个世纪以来,徐小明走了很远的路,然而他从来没有偏离自己的生命轨迹,他对影视事业的热切追求,并未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降温。相反是“总有骄阳-壮志在我胸”!2005年3月,“骄阳电影有限公司”成立了,徐小明担任执行总裁。此刻,徐小明心中还在燃烧着他的大屏幕之梦。于是,徐小明再执导的《夺标》让我们眼前一亮。

        回头看“骄阳电影”近两年投资出品的影片就有:《犀照》、《情意拳拳》、《墨攻》、《双子神偷》、《跟踪》、《蝴蝶飞》等等。其中《犀照》、《双子神偷》的内容均是徐小明故事创意,题材不错,但并非徐小明执导。据评说说如果用心挖掘可以拍得更好,表现出更多东西。

        时空来到2011年,徐小明再一次奋斗在中国西北的大草地上。日前,他正在拍摄一部反映忽必烈波澜壮阔一生的史诗巨作《建元风云》(又名《忽必烈》)。在此之前,徐小明在专注于电影作品,眼下却又破例接受制片方阳光盛通的邀请执导《忽必烈》。据知情人士透露,《忽必烈》的题材优势加上剧中忽必烈的人格魅力,吸引了阔别荧屏将近十年之久的徐小明,让他决定复出重新回到电视市场。徐小明本人也不隐瞒地说:早在二十多年前,他曾准备拍摄一部与忽必烈相关的电影,并准备邀请成龙担纲男一号,而成龙在倾听了他的设想后当即表示大力支持,但因为档期问题,成龙版忽必烈无缘与观众见面。徐小明感叹说,时过二十多年,终于要在他的手中把忽必烈搬上荧屏,算是了结了一个心愿。人们翘首期待,这部投资过亿元的鸿篇巨制再一次划破星空,成为亿万人民的精神大餐。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