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02985位访客
通知公告:
骆秉章研究会专家:谈洪秀全屏蔽骆秉章,不符合历史事实
策划:林波,图/文:黄雪琴 原载2013年5月7日《新快报》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李远。

  ■佛山民间学者张杰奎。

  ■网络作家、骆秉章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浪。

  

  19世纪中叶,来自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冯云山,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大革命,并将烈火烧向大江南北。在这场大革命中,历任湖南巡抚、四川总督的骆秉章,积极支持曾国藩组建湘军,出省对抗洪秀全的太平军;又在大渡河边弹压了石达开的太平军,最后石达开死在骆秉章的刀下。

  洪秀全、骆秉章两人的籍贯都在广东花县(今为广州市花都区),洪是新华镇官禄布村人,骆为炭步镇骆村人,两地相距不过二三十里。然而这一对老乡,一个是立志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领袖;另一个则为捍卫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为了各自的利益,两人在政治舞台上互相厮杀争斗了十多年。而由于镇压太平军不遗余力,骆秉章也颇受争议。

  处死投诚石达开及其亲信,遭后人诟病

  “历史上肯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作为对立方的骆秉章,肯定就得到一些负面的评价。如今,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将其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去考察,骆秉章就是一个有大义、有大爱、有大局意识的名臣。”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李远表示,因为政见不同,骆秉章与洪秀全的对阵也是一种传奇,历史应该公正客观评价。

  骆秉章出任湖南巡抚那一年,正好碰上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面对太平军来势汹汹的大举北伐,湖南首当其冲,于是两位同乡之间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生死较量。网络作家、骆秉章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浪研究发现,1852年秋,洪秀全率领太平军由广西挺进湖南,一路直取省城长沙。当时身为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因被小人进谗,而被朝廷免去了巡抚职务,但新任巡抚张亮基未到位,大敌当前,骆秉章只好顾全大局,担当起留守之重责。在与太平军的激烈战斗中,骆秉章炮毙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此一役,使太平军无法在湖南立足,也使骆秉章威名大震,重新被清朝起用,复任湖南巡抚,“可以说这一战役使太平军受到重大挫败”。

  1860年,骆秉章打着“治蜀平乱”的旗号,带着著名的古文学家刘蓉和一支不足万人的湘军入川,接任四川总督。他到四川后与太平军最为强悍的对手——翼王石达开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决战。1863年春,石达开主力在与湘军激战时被曾与之结盟的彝族土司出卖,遭受重创,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无法突围,面临英雄末路的绝境,迫不得已致函回应骆秉章的招降政策,坦陈“愿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骆秉章接受石达开的请求,同意“投诚免死”。于是,石达开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湘军营帐,但是当6000余名太平军将士集体放下武器后,骆秉章却变卦了,他下令将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余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卒全部处死,其余4000多人尽数遣散。

  “应正视历史,

  公平评价骆公”

  “制造这一悲剧一直是骆秉章遭遇后人诟病和批判的地方。”刘浪认为,即使如此,这也不能成为论证骆秉章是“千古罪人”的证据。首先,沙场征战,两军对弈,各为其主,自古少不了杀戳。“退一步,假如说骆秉章滥杀,为什么他只杀将领和广西籍老兵,而遣散余者4000多人?骆秉章很明白,石达开投降是被逼无奈的一时权宜之计,那些亲信将领和广西子弟兵,一旦退回家乡,很可能成为星星之火,完全可以卷土重来,骆秉章知道放虎归山的危险。”其次,作为清朝的一名“正部级”高官,守土和维稳本是其分内之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效其忠,这是骆秉章的不二选择。

  对此,研究骆秉章多年的佛山民间学者张杰奎也认为,骆秉章不得不杀石达开,“一是清政府一定要杀石达开,骆秉章不可能放了他,而且骆秉章认为由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边陲各地已经开始藐视大清权威,有些人也蠢蠢欲动闹分裂,洋人也想着法子瓜分大清,为了国家大局的安宁,杀鸡儆猴,石达开不得不杀。”

  至此,太平天国起事六王,除天王洪秀全服毒自尽(一说是病死),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死于天京内乱外,其余三王: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和翼王石达开可以说皆死于洪秀全的同乡骆秉章之手。“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这也一直是让后人感喟的地方。以前因为种种原因,骆秉章被忽视被遗忘甚至被不公评价,如今应该正视历史,公平评价骆公。”李远说。

  “研究洪秀全绝对离不开湘军,而湘军必然绕不过骆秉章,将骆秉章从洪秀全的人生中屏蔽,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又有违科学发展观。”刘浪认为,中国最大农民运动的领袖和其对手虽同生花都一隅,有着老乡的缘分,但却信念不同,沙场血拼,你死我活,书写着中国历史的传奇,决定着中国命运的走向,这也足以让人唏嘘和感慨。

  ○骆秉章之人

  两救曾国藩

  曾国藩与骆秉章同为进士出身,但曾国藩后中进士、年龄又小骆秉章18岁,曾国藩常称骆为“吁翁老前辈大人阁下”。骆秉章对曾国藩的支持可以说是成就曾国藩的一大助力。曾国藩曾以在野的吏部侍郎身份,在籍守母丧,并奉命在湖南办团练。骆秉章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但在筹建团练时引起绿营兵变,骆秉章得知后,站出来制止了事件的继续发生,才保住了曾国藩的性命,成为曾的救命恩人。

  后来曾国藩想创建湘军水师,得到的支持不多,具有鲜明洋务意识的骆秉章多次奏请咸丰皇帝,让广东督抚叶铭琛到香港协助购买“兵船火炮”,以装备湘军,为曾国藩成功创建近代化的湘军水师提供了保障。1854年初,石达开率太平军在湖北大败清军,再破武汉,随后直逼湖南省城,在靖港全歼刚刚建立不久的湘军水师。战争失败,曾国藩投水自杀未遂,当时湖南省城绅士震怒了,原本对曾国藩一肚子气的湖南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要求上奏弹劾。骆秉章再次出来劝告:“曾公谋国之忠,不可以一时胜败论也。”

  1857年,咸丰皇帝让骆秉章全面筹划进攻太平军,此时,骆秉章向朝廷请求起用回籍奔丧、不欲复问世事的曾国藩。“若是没有骆秉章向清廷请求起用,曾国藩再也不可能出来带兵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湘军这支地方武装的真正统帅——骆秉章,逐步把湘军的权柄交给了曾国藩、刘长佑等人。”李远认为,曾国藩在骆秉章的多次提携、扶持下,才最终走上历史舞台,当了两江总督,成为朝廷的重臣。

  成就左宗棠

  骆秉章与左宗棠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话,被人戏称为低调的“省委书记”与跋扈的“高级打工仔”。左宗棠号称湖南第一才子,其脾气与才气成正比,连曾国藩都被他骂得灰头土脸。对于这样一个怪才,骆秉章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心胸气度和容人雅量。他三度拜访隐居老家的左宗棠,用诚意打动左宗棠,两人合作竟持续了整整六年,成就了晚清时代一段罕见的政坛佳话。

  骆秉章虽比左宗棠年长19岁,但对“左师爷”非常尊重,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巡抚衙门内的大小事务都由左宗棠一手办理,骆秉章很少过问。有传闻,有些时候即使骆秉章已经入睡,左宗棠还是会在半夜敲门,骆秉章被吵醒也不会生气,反而和左宗棠一边探讨问题一边饮酒。太平军冲击湖南时,骆秉章大胆放权,左宗棠尽心筹划,湖南的军事形势很快转危为安,连咸丰皇帝也知道“中国无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无一日不可无左宗棠”。也因为骆秉章的大胆放权,当时湖南官场就有人戏称左宗棠是“左都御史”,指他的行政地位在骆秉章之上。对此,骆秉章完全不介意。刘浪认为,如果没有骆秉章这位贵人提供的广阔空间和宽松氛围,一个连清政府公务员正式编制都没有,最多算一个高级雇员的左宗棠,即便有通天才华,也不可能在政治上脱颖而出。骆秉章去世后,左宗棠曾写挽联来表达对骆秉章的感激:“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己;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亡。”

  提拔胡林翼

  担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看中了胡林翼的才华,向朝廷请求这位贵州黎平知府参与两湖的战事,前去援助武汉。就这样,胡率领六百多“黔勇”急匆匆从贵州赶到了湖南。当这支部队走到湖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时,武昌城已经陷落了,前进失去了目标,后退又没有盘缠,徘徊在湘鄂之间的时候,骆秉章请求朝廷把胡林翼的这支部队留在湖南。“如果没有骆秉章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胡林翼恐怕不会有后来那么大的功绩。后因胡之军功,骆秉章又向朝廷请功,胡升任湖北布政使。”1855年,太平军再次攻克武昌,署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告急,请求支援。骆秉章及时派遣鲍超、彭玉麟率湘军奔赴湖北解围,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武汉三镇。湘军由此大举走出湖南,转战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形成了湘军主宰全国战场的战略格局,胡林翼因此再次获得提拔。

  鼎力荐刘蓉

  “桐城派”余脉古文大家刘蓉曾是曾国藩幕僚,听闻刘蓉“人本抗直,遇事敢为,措施不避嫌怨,僚属每怀严惮”,骆秉章便排除门第之间,保举他当了四川藩司。对于刘蓉,骆秉章如同信任左宗棠一样,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蓉办事勤力,成效显著,不久骆秉章又保荐他担任了四川布政使,名正言顺地主持总督府的大小政事,剿灭石达开部后,骆秉章又力荐刘蓉担任陕西巡抚,连曾国藩也感叹刘蓉“一飞冲天,较李(鸿章)、彭(玉麟)诸公尤为破格”。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